网站首页 | 党史校史故事 | 三全育人故事 | 奋斗成长故事 | 建功立业故事 | 守望相助故事 | 学校首页 
 
 
  党史校史故事
一位十三岁少年的燃情岁月——访豫西行政干部学校见证人左瑞池先生
2022-04-11 09:45  

左瑞池,1935年8月出生,舞阳县北舞渡人,许昌市工商管理局专业市场分局离休干部。他于1948年冬来到豫西行政干部学校工作,在副校长戴汤文身边做通信员。1949年春,随着豫西行政干部学校东迁开封,左瑞池也来到开封工作,见证了从豫西行政干部学校到河南行政学院、河南大学行政学院的更名和发展过程。

如今左瑞池先生已有80多岁高龄,早已离休在家。他身体健康,思路清晰,十分健谈。当他得知豫西行政干部学校如今已发展成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时,感到十分高兴,愉快地回忆了在豫西行政干部学校和河南大学行政学院工作的经历。

十三岁少年参加革命工作

左瑞池老先生指着豫西行政干部学校全体干部在宝丰时期拍摄于1948年底的合影照片兴奋地说:“中间这个戴着帽子、手托下巴的首长就是戴汤文副校长,戴汤文前面坐着的那个小孩儿就是我。”左老还找出他拍摄于1951年的照片作了对比,的确十分相像。

左老翻阅着笔者带去的豫西行政干部学校时期教导处、总务科、秘书室的《干部简历表》,认出了关汇川、董林勋、赵树才、张力、丁建亚、王书勋、马建民、董向远、刘子亮、刘浩然、祁汉英、岳世显、关国安、席大杰等一串名字。左老说,当年关汇川和董林勋老师代表学校在舞阳县北舞渡招生,就是他们把自己带到了宝丰,来到了豫西行政干部学校参加了革命工作,那年他才13岁。

谈到当年去豫西行政干校的际遇,左老说由于家庭变故,他当时寄住在舞阳县北舞渡姑姑家。1948年冬天,豫西行政干校的老师到北舞渡招生,左瑞池经亲戚薛晓楼引荐,认识了招生负责人关汇川。

几天下来,左瑞池就与招生的老师熟络了。招生的老师问他在家干啥?愿不愿意到学校去?他回去征得姑姑的同意,待招生结束后就跟随招生老师和新招收的学员一起来到位于宝丰县杨老庄的豫西行政干部学校。去宝丰的路上,老师雇了一辆铁轱辘牛车用来拉行李。由于左瑞池年龄太小,就让他坐车前往,老师和学员们则一路步行来到宝丰。

学校设在杨老庄一个杨姓大户人家的大宅院里,整个院子就是一个寨子,四周有红砂砾岩条石砌筑的寨墙,非常坚固,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后来因修宝丰火车站,寨墙被拆除。

当时,校长由豫西行政公署主任李一清兼任;1949年2月李一清离任后,由豫西行政公署新任主任高芸生兼任。学校日常事务由副校长戴汤文主持。

左瑞池到宝丰时,学校大约已有四、五百名学员。他由于年龄太小,还不能当学员,就跟着戴汤文副校长做通信员,吃住都与戴汤文一家在一起。

豫西行政干校的艰苦生活

谈到干校当年的情况,左老说那时的学习条件十分简陋。上课没有固定教室,也没有课桌椅,学校为每位学员配发一个小马扎儿,就坐在院子里露天上课。学员自己找来小木板或硬纸板搁在腿上,用来放书、做笔记。

学校没有正式教师,队长、辅导员都可以讲课。学习内容有《辩证唯物论》《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宣言》等,还讲一些时事政策。

左老还讲到了一些当时学习生活的细节。比如在院子空地的树上钉块木板当篮板就成了篮球场,房前搭个棚子就成了伙房。当时没有印刷、复印设备,有些文件、文告需要多份时,就在硬纸上用毛笔书写,然后覆上薄纸,用湿润的毛巾做成滚筒状在纸上来回滚压,一个底板可以印出十来张“复印件”。

干校的生活条件更是艰苦。左老记忆中的豫西行政干部学校校部办公室,也是戴汤文副校长的办公室,就在戴汤文住室的隔璧,是一幢非常宽大的过庭;办公桌椅板凳大部分是杨家大院的老物件,都是民用的老漆漆过的老式家具。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戴汤文用的两开门立柜,有一人多高,用大漆漆过,黝黑发亮。这个办公室不只是戴汤文一个人办公,还有别人,很多人在这里进进出出。

由于左瑞池是戴汤文的通信员,干校各大队长的办公室他都去过,比较常去的是六大队大队长董林勋的办公室。他们同为舞阳人,所以左瑞池因公因私都去得较勤。董林勋的办公室就在校部的西隔璧。这座房屋坐西向东,南北长10米左右,东西宽不足4米。屋内靠西墙顶头有两个地铺,周边用砖头摆了一圈用来拦住下面铺的麦秸。墙上挂着一个皮包。东墙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窗户,北侧窗户下面放一张带深抽屉的老式桌子。桌子很小,只能容一个人写字使用,桌上有一盏油灯。由于屋内太暗,白天看文件还需移步到屋门口才能看得清楚。靠墙放着一条长板凳。洗脸用的是瓦盆,刷牙用的是牙粉。枕头内装的就是暂时不穿的衣服。这就是一队之长办公、生活的全部。

左瑞池到宝丰后一直和戴汤文一家住在一个屋里。房子坐西向东,一所很传统的三间西屋。戴汤文一家四口的床铺在屋子北端,下面用砖垒起,离地几十公分,上面铺上床板加一层麦秸。左瑞池的睡铺在屋子南端,地上也铺着麦秸,周围用砖围住。屋内有一个老式立柜,窗前有一个老式桌子。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孩用具、洗漱用品和碗筷之类。该屋外边南头就是校部的伙房。

干校实行供给制,教职工的服装由学校配发,但学员的服装自备。左瑞池系职工身份,所以发了一套衣服和鞋子,吃饭搭教工伙。

左瑞池回忆说,干校为每位成员配发一双筷子、两个碗。宿舍的墙上钉两个长钉,然后横着担一块木板形成搁架,大家吃了饭洗过碗就放在木板上,也有的用一个布袋把饭碗装起来挂在墙上。每个中队有一个伙房,饭菜以小米和萝卜为主。每日两餐,上午10点开饭,下午3点开饭。每人两平碗小米干饭,开饭时把两碗饭扣到一个碗里,然后用这个空碗打菜。男同志有的不够吃,而女同志吃不完,大家相互调剂。吃的小米是学校师生到杨庄西商酒务镇去背的,他还跟随学员一起徒步到商酒务镇背过粮食。背米的工具自带,有用布单包的,有用枕套装的,也有用衣服的袖筒、裤筒装的。每次背米的队伍长达数里,往返需大半天时间。校部吃饭人员大约30多人,周日吃一餐玉米面窝头,菜汤里有点肉星儿,可以随便吃。由于炊事员不是专业的,吃夹生饭也是常有的事。

左瑞池说,当时豫西有很多流寇和土匪出没,学校周边很不安宁。有一次得到线报,说晚上有土匪袭扰学校。戴汤文紧急召开会议,并派人到宝丰县县大队请求支援保护。后来得到反馈,县大队已接受其他任务,暂无力支援。于是学校组织干部和男学员持枪和棍棒上了寨墙警戒备战,严阵以待。结果守了一夜,土匪未敢前来进犯。

从宝丰到开封的行军之路

随着中原解放区的迅速扩大,工作重心逐渐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开封解放后,豫西行政公署迁至开封,遂参与组建河南省人民政府。1949年4月底至5月初,豫西行政干部学校也陆续从宝丰迁至开封。

当学员们听说学校要搬到大城市开封后,都十分兴奋。因为到那里后就可以有较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也会有更大的视野。大家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期待,一路唱着歌走到开封。

左老说,学校大部分干部和学员都是徒步行军走到开封的,他跟着学校首长乘坐“汽马车”第一批出发前往开封打前站。由于此前毕业了一批学员,此时随学校去开封的学员并不是很多,大约百十人左右,教职工有几十个人。学员离开学校后,原先配发的小马扎凳子均上交学校,所以去开封时“汽马车”上拉了许多小马扎。

从宝丰出发后,第一站先来到许昌,准备乘火车去开封。他们在许昌火车站附近孔家里(一个地名,街上大多姓孔)住了2个晚上。当时正值大军南下,一路都有军供站,吃喝由军供站供应。

2天后,他们乘闷罐子火车经平汉线前往郑州。途经新郑时,因需为解放军大军南下让路,他们在车站滞留近1周时间才重新启程。到郑州后又转乘陇海线火车才抵达开封。

到达开封后,左瑞池和打前站的人员先住在国民党伪河南省政府院内,几天后又与后期抵达的关汇川等人移住到东大街济汴医院,后来又住进河南大学的小礼堂。

行政干校进驻河大校园

左瑞池说,豫西行政干部学校到达开封时,河大师生还在苏州没有回汴。暂住在河大校园的中原大学师生已陆续前往武汉,河大校园暂时空置。到开封后,他曾跟随戴汤文副校长和夫人李蔚英到河南大学王毅斋教授家洽谈工作。紧接着,豫西行政干校的干部和学员进驻河大校园,开始了较为稳定、正规的学习工作生活。

进驻河大后,学校便开始接收流亡生。当时校园里一片狼藉,荒草有一尺多深。河大秘书长王毅斋教授曾带领学校勤杂人员义务劳动,割除校园杂草。王毅斋教授说,草在有些地方是好东西,可以喂牲口,而长在校园里就不好,所以要铲除,这就是辩证法。

由于学生宿舍尚未准备好,部分学生暂时住在西大街。进驻河大不久,豫西行政干校曾更名为河南行政学院,但时间很短。紧接着河南大学重新组建,河南行政学院便改成河南大学行政学院,左瑞池被安排在教务处工作。

行政学院仍然以干部培训为主,每期为3个月,学习和考试内容为《辩证唯物主义》《新民主主义论》等。学习结束后经考试合格,发给《毕业证书》,派回地方做干部。

左老对在河大期间发生的2件事印象深刻。一件是开封解放初期有很多潜伏特务,他们到处投毒、暗杀,制造混乱,十分猖獗。根据当时形势,学校的食堂管得相当严格,24小时都有武装站岗。学校体育场由于荒废多年,场内杂草丛生,里边曾出现过被特务暗杀者的尸体。

被称作流亡生的老河大学生回到开封后,大部分都住在西门大街一所中学内。待搬到河大后,校园就不平静了。记得一天深夜2时左右,住在西一斋、西二斋的学生突然发出一声惊叫,导致整个宿舍都惊叫起来,随即住在周围的学生也跟着惊叫起来,直到驻校的武装士兵鸣枪后,惊叫声才慢慢停下来。这样的事件曾发生过2次。据说人们在深睡中若有一人大叫,其他人就会附和大叫起来,这叫条件反射。事后人们说这是“夜惊”,是学生中的特务制造的。

另一件事是1949年8月9日下午4时左右,河大校园内突然来了许多武装士兵,从学校大门到大礼堂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不许任何人来回走动。行政学院教务处的全体人员列队由领导带领到大礼堂开会,当时谁也不知道开什么会。到大礼堂之后座位几乎坐满。大约10分钟后有位领导上台介绍情况说,中原临时人民政府特邀四野首长给河南大学师生作形势报告。台上坐了几位穿军装的首长,台下的听众都不认识他们。当一位首长走向报告席时,台下听众起身报以热烈掌声,并高呼口号。那位首长讲话的内容大意是要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将来我们国家也要像苏联一样建立集体农庄,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吃上面包、喝上牛奶、吃上白糖等等,讲的都是中国人民将来的幸福生活。报告会开了2个多小时,散会后天已擦黑。四野首长一行走出会场后乘吉普车离开了河大校园。

左老说,回忆过去看今天,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今天的生活远远超过了革命前辈们的憧憬,我们应该感恩共产党和人民政府。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开始精简人员,左瑞池因年龄太小被减员。他带着学校发给的路费和介绍信踏上回家之路。谁知途中花完了盘缠,吃完了干粮,差点回不了家。幸亏路上遇上好心人相助,左瑞池才有了火车票和干粮,终于顺利到家。回家后,他把学校开的介绍信交到区政府。当时家乡正在进行土改,区政府的干部见他有一定文化程度,就让他参加了土改队,第二次参加了工作。后又转到舞阳县银行和许昌市体委、许昌市工商局工作。他干一行爱一行,工作积极,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深受领导和同事好评。1995年12月左瑞池光荣离休。

左老虽然一生经历坎坷,然而他十分阳光,初心不改,对共产党充满感情。可见豫西行政干部学校是个革命的大熔炉,那段燃情岁月虽然短暂,却对这位13岁少年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本文原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年鉴(2017)》人物篇,作者:徐朝钦 齐晓晓 王豫飞)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豫ICP备13002877号-2

郑东校区: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文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80号 文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