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党史校史故事 | 三全育人故事 | 奋斗成长故事 | 建功立业故事 | 守望相助故事 | 学校首页 
 
 
  党史校史故事
档案中尘封的“人民英雄”——原河南财经学院经贸外语系副教授刘汝镇的英雄人生
2022-05-11 10:51  

1948年,14岁的他投身革命,在淮海战役的炮声中学习成长,在渡江战役的战火中淬火洗礼。因本领超群,功勋卓著,他被华东野战军颁授“人民英雄”奖章。

1954年,他转业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从此收起奖章,深藏功名,淡泊名利,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默默奉献,再立新功,直到1996年光荣离休。

他就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已故副教授刘汝镇(1934—1998),一位信念坚定、朴实纯粹的共产党员。

岁月难掩真心英雄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已故职工档案时,发现原河南财经学院经贸外语系副教授刘汝镇的人事档案中,早年自己填写的《履历表》记载:“在部队立过‘小功’几次”,感到很惊奇,于是便约刘汝镇遗孀郑以云老师来馆一叙,揭开了一段英雄人生。

郑以云老师提着一个小布包来到档案馆。打开布包后,一件件被岁月尘封已久的奖章、纪念章、证书、军徽、“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和一批发黄的老照片等物品让在场的档案工作者震惊了。尤其是“中原人民解放军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1949)”、“渡江胜利纪念章”和由华东野战军颁发的“人民英雄”奖章、“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纪念章”,更是让在场人员对它们的主人油然而生敬慕之情!

郑以云的讲述揭开了刘汝镇鲜为人知的往事,为我们展示了一位人民英雄平凡而伟大的人生……

英雄出身红色世家

1934年4月,刘汝镇出生在江苏省靖江县广陵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土改前,全家10口人,共有5亩地、4间房,被划为贫农成分。

父亲刘德堃早年在上海商店当学徒,后为账房(会计)。日军侵华后,由于时局动荡,刘堃失业返回家乡务农。

刘德堃夫妇在上海期间,常与进步人士交往,深受进步思想影响。返乡后,他们仍与地下党来往甚密。其子女在这样的氛围里成长,思想上受到极大影响。

刘汝镇有3个哥哥、1个姐姐。除大哥刘汝桢在家务农,后在广陵镇卫生院作会计工作外,其余2个哥哥和1个姐姐均入伍参加革命工作。

二哥刘义,1940年入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共党员。原任华东军区干校教育部主任,50年代初调北京。曾被错划为右派,后平反,在江苏省溧阳县南度中学工作。

三哥刘汝岑,1944年1月入党,同年8月入伍,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曾任原总后勤部华东物资局政治部主任,1983年离休。

姐姐刘礼凡,1942年6月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曾任上海卢湾区财政局局长、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局供销经理部副经理,1983年离休。

受家庭影响,1948年11月,14岁的刘汝镇在当地中学由学校地下党组织介绍参军,进入盐城华中大学(军校)三部一队学习,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战火淬炼人民英雄

盐城位于苏北,处于淮海战场的边沿地带。刘汝镇在华中大学学习期间,正值淮海战役如火如荼之时,淮海战役的隆隆炮声,成了学员们挑灯苦读的更鼓。淮海战役的张张捷报,极大地鼓舞了学员们的学习士气。刘汝镇凭借聪明的天分和刻苦努力,很快掌握了译电知识和技能,3个月后就被分配到位于淮海战场腹地淮安板闸镇的新华日报电台任译电员,后随着南京和苏南地区解放,刘汝镇调往苏南日报电台任译电员。在渡江战役中,他与战友们一起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出色完成军事情报译电、传输、保密、保管任务,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华东野战军颁授“人民英雄”奖章。

1949年10月,刘汝镇被派往华东军区航空处学习队任学员,后任航空处政治部保卫科文书、华东空军预科总队文书;1952年转入空军陆战一师二营(开封)任文化教员;1953年在中南空军干校(江西)任文化教员,1954年到中南空军文化补校(武昌)任学员。1954年10月,转业至武汉市建筑工程局第二建筑工程公司从事宣传工作。

初心铸就坚定信念

转业后,刘汝镇迅速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之中。他踏实肯干,不怕吃苦,生活朴素,作风正派。组织观念强,学习肯钻研,能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深得领导和同事好评。

在建筑工程公司,刘汝镇亲眼目睹了在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也从身边党员身上得到了无穷力量。1955年11月,他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更好地在党的领导下,为党和人民做更多的工作……争取做一个优秀党员,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到底!”1956年5月,刘汝镇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

刘汝镇爱好文学,曾编过本单位小报,曾在杂志和本单位小报发表过一些短文。1956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

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了,20岁的他显得十分迷茫,对参加运动不太积极。在讨论刘汝镇申请转为正式党员的支部大会上,认为刘汝镇“在右派猖狂向党进攻时,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在运动中表现消极,不起来保卫党的利益……已丧失一个预备党员的条件,因而一致决议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刘汝镇虽提出申诉,没有结果。

由于种种原因,刘汝镇于1958年从中文系转入外语系英语专业学习。经过4年刻苦努力,他于1963年顺利毕业。

毕业后的刘汝镇有很多去向选择。既可以回江苏老家,也可以留在武汉,或者去上海与父母和哥哥姐姐们团聚。然而刘汝镇放弃了到条件相对优越地区工作的机会,抱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只身一人来到条件较为艰苦的河南,做了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

刘汝镇对党的追求初心不改。他一边扎实工作,一边向党组织申请恢复党籍。在长期申请未能解决的情况下,刘汝镇于1982年加入了民盟。但他认为“多年来入党一直是我的夙愿”,“重新入党,从头起步”,于1987年7月1日再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6年的严格考验,于1993年11月,刘汝镇再次成为预备党员,一年后终于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平凡彰显英雄本色

刘汝镇转业后,便将在部队的功绩深藏起来,身边的人们都不知道他是一位“人民英雄”。在他个人填写的《履历表》中也不曾提及,只有一处“在部队立过‘小功’几次”,这是何等的淡泊啊!

他秉承“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的理念来到河南,先后在郑州三中、郑州师范专科学校、河南财经学院任外语教师,直到1996年光荣离休。

郑州三中党支部对其评价道:“该同志安心教学工作,服从工作分配,对学生负责,业务水平较高。”

河南财经学院外语部党支部接受刘汝镇为中共预备党员的决议中对他评价道:“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工作认真负责,几十年来勤勤恳恳地工作,为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尽心尽力。”

刘汝镇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曾被评为“三育人”先进个人;在外语教学研究方面学术水平造诣深厚,出版多部英语教材和专著,其过硬扎实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深受学生和同事敬重。然而他低调谦逊,淡泊名利,在职称评审中三次谦让,直到退休也只是“副教授”;领导想让他出任外语系负责人,也被他婉言谢绝。刘汝镇爱人在学校长期做临时工,日子过得很拮据,他从未以“人民英雄”身份要求组织给予照顾……

刘汝镇对家人要求严格,家风优良,他为国家、为事业、为他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家人身上得到了良好传承。他的爱人郑以云散步时发现校外有流浪汉,便在学校捡拾纸箱瓶子等废品,然后默默地放到流浪汉的窝棚;当她得知有女生因想不开要轻生时,第一时间冲到楼顶开导女孩,直到第二天家长来了她才放心离开。其女刘晓玮在读研期间自愿赴西藏支边,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经常慰问孤寡老人和孤儿,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助人为乐,甘于奉献,先进事迹被《西藏日报》《拉萨日报》等媒体报道。这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正是刘汝镇精神的延续。其家庭多次被评为郑州市“文明家庭”、金水区“五好家庭”。

平凡之中孕育着伟大,伟大之中也蕴涵着平凡。在战争年代,他用一枚枚奖章证明了他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担当;在和平年代,他深藏功名,用自己的一颗赤诚之心默默奉献。刘汝镇用忠诚、淡泊、奉献,书写了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人生,他无愧于“人民英雄”这个光辉的称号!

(本文原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年鉴(2018)》人物篇,作者:徐朝钦 齐晓晓)

  

刘汝镇获得的“人民英雄”奖章和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纪念章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豫ICP备13002877号-2

郑东校区: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文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80号 文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