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位有序的办公桌面,座椅后褐色书柜里摆放得满当整齐的一排排书籍,晚上七点多电脑旁的一杯淡茶……衣衫整洁,仪态端正,双手交握,嘴唇微抿,目视前方,这是采访记者拍摄王洪庆老师时他的状态。
王洪庆,中共党员,现任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自2005年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便来到我校,成为了一名老师。十五年的执教生涯与科研经历,使官网上王洪庆的人物介绍一行缀一行。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质,王洪庆言传身教,踏实做好学生的指路人。
“把教好书、育好人作为自己的天职”
王洪庆现在主要为我校本科生讲授《国际经济学》课程、为研究生讲授《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课程。教授对象不同,如何因材施教,王洪庆也在学习摸索中。对于本科生而言,王洪庆非常注重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以及专业素质的积累。实践出真知——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第二课堂的拓展学习中,参与到专业竞赛与项目当中,以此来提升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给研究生上课时,他侧重于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独立思考的能力。
王洪庆经常对学生们讲:“要有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未来的工作生活质量是要靠自己努力奋斗争取的,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靠知识来武装自己。”
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举例生动恰当,是学生对王洪庆课堂的评价。今年刚从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毕业的刘倩说:“王老师的课堂氛围很好,老师的专业知识过硬,讲课字字珠玑,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比较晦涩的知识通过他的解释都能很透彻地理解,大家都喜欢上他的课,都会很认真地听讲。”在课下,王洪庆从来不会拒绝学生主动加微信好友的申请,他希望学生们都能积极提出疑问,并且能够在他这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相长,通过与学生的双向交流,王洪庆的思路也得到了拓展,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与默契合作。
“做科研要持之以恒,紧跟学术前沿”
作为国家和省一流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负责人、《国际经济学》省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和《国际经济学》省级教学团队主讲教师,王洪庆主要从事产业经济与国际经济问题的教学与研究,参与了多部教材的编纂,主编了《国际经济学》一书。“一本高质量的教材应该是什么样的?”王洪庆有自己丰富教学经验积累而来的见解:“高质量的教材,内容要能充分体现该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教材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表达准确。”关注现实发展,积极纳新,《国际经济学》一书也对国际经济中的新现象、新事物、新研究成果给予了关注,近日,该书也获批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教材重点立项。
任教以来,王洪庆在《中国软科学》、《国际贸易问题》、《世界经济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科版)》等CSSCI和EI检索源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作为河南省教育厅学科技术带头人和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王洪庆紧跟时代步伐和学科前沿,目前正在研究一项关于技术创新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课题。如他所说,“科研不仅是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更是一个博士和教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持之以恒”。
“要有责任心,对学生负责”
在2020年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刘倩的《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国间贸易的影响》和习姣的《我国不同地区外商直接投资质量动态变化趋势研究》都获得了校级优秀毕业论文。从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一稿二稿的修改校正,到最终论文定稿,王洪庆都给予两位学生中肯的意见和有力的支持。
学生习姣说:“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一般的熵值法不能解决指标为负值的问题,在导师的帮助下,我使用了改进的熵值法,最终使问题得到了解决。”令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疫情期间自己生病发烧在医院隔离观察,同时面临答辩准备,担心、焦虑,情绪不安,“是导师给了我莫大的支持与帮助。”对此,刘倩同样感同身受。刘倩坦言,在写论文时,自己有好几次写不下去而求助于老师,“他每一次都特别及时地回复我,给我非常专业的指导意见。我写的题目很新,数据也不好处理,王老师建议我用双重差分法,还教我怎样处理数据的滞后性”。王洪庆一次次的耐心指导,一次次的鼓励肯定,让刘倩的论文越写越顺利。在交稿的时候,每一处格式的小错误甚至是错别字,王洪庆都一一指出纠正。
学识渊博,有问必答,和蔼可亲,这就是学生们眼中的王洪庆。“感谢王老师,大学四年能够相遇得您指导,不胜荣幸,这不仅代表了我的心声,也代表了王老师关心过指导过帮助过的广大毕业生们的心里话。虽然现在毕业了,但如果有机会,还想再上一次王老师的课。”便签上写下的是从学校外发送过来的信息,这是学生刘倩想对老师王洪庆说的话。
为人师表,甘为人梯。王洪庆凭着他扎实过硬的学术水平、踏实从教的师德风尚、谦逊得体的人格魅力,担得起学生眼中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