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铃声刚刚落下,沙家强老师拿出了他今天的教学道具——一朵红色月季花,然后看向同学们,问“看到这朵花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用一个词形容” 。这节美育课,沙老师讲授的题目是《美是什么》。他从中国文化中“花卉”意象引入,设置层层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然后总结出花的意味及中国古典美学特征,从而启发学生做一个具有较高审美情感判断力的新时代大学生。“美是一种看得见的竞争力”,沙家强老师这样阐释美的内涵。整节课上,师生间互动不断,学生时而沉思,时而欢笑。这样情境化且任务驱动式教学,已成为我校美育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
美育教学:教改创新,以美促学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我校积极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为宗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努力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6年学校成立大学美育教研室,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大学美育》为全校通识必修课,组建起一支由2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组成的美育教师队伍,积极寻找课程思政的有效突破口,稳步推进专业课程美育。如今,我校美育工作整体上取得阶段性成果,美育课程建设更是走在国内前列。
课堂教学是落实美育工作的主渠道。为了让学生们在美育课堂上更好地接受价值引领,大学美育教学团队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利用现代技术与美育教育深度融合。2018年9月,教学团队推出的高质量“大学美育”慕课在多个平台上线,带给了学生们全新的教学体验。2019年,我校“大学美育”MOOC配套教材《大学美育十六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形象的图片、生动的案例和灵动的语言紧扣时代脉搏,让每一个知识点最终落到“育人”这个基点上来,受到了校内外师生的一致好评。
与此同时,大学美育教学团队扎实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创造了一个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协作分享的学习环境,真正让学生做到了“手动起来、头抬起来、脑子转起来”。
从2017年秋季到2021年春季学期,大学美育教研室对“大学美育”课程连续进行了8次教学效果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同学们对课程的满意度平均超过95%。来自2020级的熊露雪这样评价这门课程:“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课方式让我们了解到美育的魅力,有时老师会推荐书目,讲授名人事例,对我们的学习以及视野拓展有很大的帮助。”
在课堂之外,大学美育教学团队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将美育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为此,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美育实践:成立“素质教育讲堂”,定期举办高质量讲座;组织学生参观书画艺术展、电影欣赏、校园景观体验,提高艺术鉴赏力;每学期举办“美丽人生与美丽大学”主题演讲比赛,展现青年学子的才华与“美丽”。
今年6月19日和21日,学生社团朗吟戏剧社演出红色革命话剧《赵一曼》,当看见赵一曼面对敌人的拷问仍宁死不屈,最终壮烈牺牲时,“感动”是现场观众发自心底的真情共鸣。将革命故事搬上舞台是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生动融合,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美的熏陶。
课程美育:以点带面,跨界融合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以点带面”美育工作新局面:在《大学美育》必修课这个“点”的基础上,逐步在专业课程中融合开展美育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感受专业知识的美,以提高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和责任担当。
为使课程美育工作提质增效,学校相继召开“学科美育座谈会”“课程美育教学规范研讨会”等,成立了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并出台《学校课程美育教学规范》等文件,使美育教学有章可循,为课程美育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1年春季学期伊始,学校在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法学院和艺术学院等五个学院试点实施课程美育,组建了试点课程团队,邀请各单位老师参加研讨会,帮扶各专业教师挖掘不同课程所蕴含的美育资源。与此同时,为更好地帮助各试点学院老师们进行课程美育教学创新,推动学科间的跨界融合,沙家强老师带领几名美育专职教师,与30多名各专业教师在“课程美育训练营”上展开热烈讨论,强调“所有课程中都有美育元素,美育是所有学科教育共同追求的极高境界。新时代教师应主动求变,提高学生创造力”。“课程美育训练营”也由此成为我校推进课程美育建设的创新尝试,深受各专业老师欢迎。
为了打造更好的课程美育教学生态,学校举办“课程思政和课程美育教学设计大赛”,鼓励各专业老师积极参加。在竞赛过程中,老师们将美育元素科学合理地融入专业课程中,巧妙地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相融合。比赛的成功举办,强化了老师们对课程美育的理解,助推了课程美育的实质性开展。
当前,我校的美育课程同经管法等优势学科相融合,形成了“经济精神与美育”“管理美学与美育”以及“法治文化与美育”等特色课程美育板块。同时在学科美育课程设置上,学校先行选定了25门试点课程美育,重点培育了“数学文化与美育”“计算机安全与美育”“建筑文化与美育”“艺术教育与美育”等美育专题,这些独具特色的美育课程受到了不同专业学生的一致欢迎。
美育成效:久久为功,硕果累累
“我们的大学美育不是要培养美学美育理论家,更不是让学生成为美学美育大师,而是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引导学生从低层次生活、从纷乱网络中逃离出来,幸福地专注于专业学习,心怀崇高和感恩,最后服务于火热的社会。”沙家强这样阐述美育教育的目的。为此,我校在落实高校美育建设工作中一直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美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各方面、各环节及全过程,力求做到“盐溶于水,润物无声”,获得了较为理想的育人成效,在校内形成浓厚的美育氛围。
在课程建设上,我校坚持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美育“金课”;在团队建设上,大学美育教师团队一直以一流教学团队为目标,高标准提高美育成效。
在基层教研室建设上,大学美育研例会以读书分享会的形式召开,每次由一位老师分享经典好书,并与美育教学工作结合,再由老师们相互讨论,最后才会布置相关教学任务。在11月23日的读书分享会上,王兴老师就结合了自己对《代码之美》等书的阅读体验,畅谈了自己对计算机科学之美与工科学科美育育人的启迪与价值引领意义。“整体上,我们的教研会充满学术化、共享性,每次都有充实的内容。” 如今已是学校素质教育中心副主任的沙家强老师说。
经过几年的扎实建设,我校“大学美育”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省内外10多所高校专程来我校考察借鉴美育实施经验及做法,《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对我校的美育工作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
2019年,“学习强国”中宣部和河南学习平台采用《大学美育》慕课。截至目前,该慕课已为全国300余所高校近40万学生选修;2020年获河南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21年,《大学美育》课程获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并在全国和河南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今年9月28日,我校大学美育教研室荣获第三届“伶俐美育基金”优秀机构奖,获得了学界的认可。
育人没有完成时,我校《大学美育》教学团队将坚持致力于贯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方针,继往开来,在美育这片沃土上继续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