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文化传播学院2018级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夏一涵。
2020年2月24号,在发现自己和老师的稿子上了《河南日报》头版头条的时候,我还在焦虑地等着自己的六级成绩。最开始对这个荣誉并没有很清晰的概念,只是觉得自己的努力有了回响,很感谢部门主任以及实习老师们给我的机会,以及对我的包容。因为每天都有新的任务,新的任务也意味着新的开始,所以留给自己纠结过去成果的时间并不多。上午收获了“六级通过”和“文章上《河南日报》头版头条”这两个好消息,来不及高兴多久,下午还要随记者老师一同赶往河南省政府参加会议,并在会议结束后尽快在当天完成写稿工作。来报社实习一周多的时间里,有幸跟随老师参加了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神农种业实验室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跟随专家前往尉氏了解小麦春管情况,以实习生的身份在《河南日报》发表了作品四篇。
第一次在报社实习,不适应的地方很多。报社的工作节奏快到让我有些无所适从,比如下午两点半到五点半的会议,回报社后一个小时左右就要把初稿完成,然后麻烦老师帮忙修改。再比如在对小麦春管问题进行报道的过程中,早上五点半起床,八点随团队出发下乡,在麦田里一步一个脚印地观察,并听取了专家的分析之后,下午四点左右回到报社,当天晚上就要将稿子完成,以保证第二天文章见报。当然,老师的压力更大,作为实习生,我的知识储备与写作水平都有限,但我也深知“民以食为天”,小麦问题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问题。去年的河南暴雨牵动人心,社会上有不少声音表达了对河南小麦播种情况的关切,而及时回应民心所切,认真负责地做好“桥梁”的工作,是媒体人肩上厚重的责任,也是心中燃烧着的理想。
说到新闻理想,我真的很感谢文化传播学院优秀的老师们。三年多的学习,从最开始的新奇,到初遇落差后的彷徨,再到后来选择脚踏实地地去碰触事实,感受不同视角下的正义与真相,老师们的分享与教导让我感悟颇多。在报社实习,是一个检验自己基础业务能力的过程,背专业课时下的每一份功夫,最后都积淀成为落笔的深度,成为争分夺秒的时间里从容不迫的底气。所以,一定要珍惜在校园学习的时光,把基础打牢,才能走得更稳、更坚定。
最后,相对学弟学妹们说,比起称呼“同学”、“学弟学妹”,我更期待能够满怀尊敬地喊你们“记者”、“编辑”、“评论员”的那天。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在更多更好的平台看到财子佳人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