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与梦想只差一个勇气,你与舞台只差一个春雷。”一场话剧表演落下帷幕,台下的掌声经久不息。灯光聚焦在舞台中央,参与演出的所有成员,肩并肩站在一起,喊出这句独属于他们的谢幕口号。二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春雷人打造了一部又一部的精品话剧,逐步成长为如今令人骄傲的模样。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加入春雷的初衷就是热爱,热爱表演。”从小就对表演情有独钟的张子晴,一进入大学便加入了春雷话剧社。去年秋天,她与《山楂树之恋》中静秋母亲这个角色相遇,登上了话剧表演的舞台。
酷爱表演但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张子晴在排练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印象最深的是和男主的一场对手戏,你说你的词,我说我的词,总觉得我们的这段表演差了点什么。”正当她困惑之时,春雷话剧社特聘教师王建伟导演给了她启发。“王导告诉我,话剧表演最重要的是交流、判断、反应、刺激。”看似简单的四个词让张子晴一下子明白这段表演所缺少的东西——交流感。“这四个词是所有的表演都应该做到的,特别是话剧表演,你必须要和对手有沟通、交流。”
基于对表演的热爱,张子晴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小情感,记住其中细微的感觉,并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与表演之中。她认为,只有多去感受、多做积累,才能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更好地理解角色。
同样是因为热爱,现任春雷话剧社学生导演的孙雨桢也选择这个能展现自我的集体。“最初我不太懂话剧是什么,连话剧剧本的格式都不知道。”但她想办法通过各种途径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去年清明节假期,王建伟导演指导我们排练一个短剧,我就拿着手机记录下他传授的走位和表演技巧。”如今,孙雨桢已经掌握剧目排练的流程,成为一名学生导演,《山楂树之恋》是她独立导演的第一部大戏。也正是这部剧,她才真正理解导演这个角色。“导演充当着把大家紧紧捆绑在一起的角色,不仅要考虑话剧本身,还要考虑到整个剧组、社团,把控好排练的氛围。”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春雷话剧社成员们因热爱而相遇,因热爱而共同努力着。
携手共走芳华路
“魔力”是每一位“春雷”人在形容这个社团时不约而同使用到的词。对他们来说,“春雷”的魔力来源于其自身的氛围,也来源于话剧的魅力。
“在‘春雷’的这段时间挺幸福的,收获了很多的爱。”张子晴说。在排练《山楂树之恋》的后期,天气逐渐变冷,演员在后台候场时穿着薄薄的戏服。每每这时,剧组其他工作人员总是会拿着羽绒服在后台等着台上下来候场的演员。张子晴回忆说:“当场务同学拿着自己的羽绒服过来问你冷不冷、帮你披上衣服时,是真的很感动,觉得特别温暖。”
提前布置好的排练场地、排练出错时的相互包容、悄悄准备的惊喜蛋糕……所有的细节铸就“春雷”温馨的氛围,而各司其职、追求极致的排练过程,也吸引着旁观者加入其中。
《山楂树之恋》公演之前,主持人队的王静远被派到了这部剧的排练现场。从晨光熹微到皓月当空,剧组成员基本上全天都在图书馆演播厅参与排练。演员熟练台词、走位,灯光部、音乐部熟悉设备,各个部门之间不断地磨合,一遍又一遍地排练,只为呈现给观众最好的表演效果。被这样一种氛围吸引,公演结束后,王静远也加入了春雷话剧社。
话剧本身的价值也在增强“春雷”的魔力。“话剧的魅力在于永远可以从头再来。”在王建伟导演看来,话剧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只有话剧可以在表演途中随时与观众交流。“你的一句台词可能收获掌声雷动,你的一个表演可以打动人心,让观众热泪盈眶,这就是话剧表演艺术的魅力。”
奏响时代主旋律
2015年,一部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共同出演的话剧《难》登上了河南省大学生“诚信校园行”校园短剧大赛的舞台,并一举拿下了特等奖、优秀剧目奖。而这部话剧的出品方——春雷话剧社也因此一战成名。
春雷话剧社负责老师李宜泽表示,“春雷”排演的剧必须契合时代主题。“一个剧本必须首先重视其传递的精神,其次才是故事内容。”在李宜泽眼中,“我们不是专业的话剧工作者,我们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志,在符合当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创作一些师生们喜闻乐见的剧目。”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在与疫情作斗争的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平民英雄和感人事迹。为歌颂这些抗疫英雄、激发当代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春雷话剧社排演了原创话剧《守护》;2021年,春雷话剧社排演话剧《山楂树之恋》,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弘扬个人命运与时代命运相结合的主题,从而引领大家学党史,明初心。为歌颂党不忘初心、执政为民的理念,引导大学生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目前春雷话剧社正在努力编排话剧《焦裕禄》。
“春雷话剧社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是在看似枯燥的历史情景剧中加入学生容易接受的元素,将教育与娱乐有机融合。”李宜泽介绍说。
站在时代发展的路口,春雷话剧社的最新站位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牢牢把握时代主旋律,给财大学子带来更多有教育意义的优质话剧。
帷幕重新拉开,聚光灯再次亮起,独属于“春雷”的故事将继续在舞台上演,永不落幕……